每個社會都有自己「共識」形成的基礎,無論是透過那種方式。國家機器、文化傳統、知識份子與傳媒各司其職,特別是傳媒的角色,在近代是形成共識之權力的內容與形式。這些萬年怪獸,左派又愛又恨的東西,現在都變得極為脆弱,傳播科技走在他們前面,並且將社會重新構的遠超乎他們的想像。
其中,特別是傳統新聞學,想要像以往一樣透過資本與文化威權順利操縱「議題劇本」是愈來愈難了,反倒是傳統媒體以外的訊息大量補充媒體工業過剩需求,中國時報上次發生的「新二二八事件」就是一例。電子佈告欄(BBS)、部落格(blog)、討論區、封閉型(郵遞)討論家族,拍賣網站、社交網站(social-networking sites),這些個人或群體形成的議題節點(issue nodes)與社會網絡,形成了不同的次文化、游離而又緊密新鮮的社會交往方式。讓原本帶有自由主義色彩的商業科技密謀- 社會性軟體( social software)變成支撐其骨架的一部份,也反過來讓商業公司必須考慮支持此種社會性交網脈絡才能成功。在wikipedia.org(維基百科)締造歷史新紀錄的同時,flickr.com也成功納入Yahoo的王國之中便是最成功的例子之一。這意味著,盤根此種社會性軟體而生的社會交往模式,是一種進化而幾乎沒有地域限制速度極快的「口對口」傳播方式,你可以找到最新新聞,或者因為朋友的朋友而拿到案子。前Wired雜誌總編輯Kevin Kelly說的對:「關係比生產重要」,他們展現了比任何主流媒體更快的訊息與更大的影響力(還有商機)。
傳統的新聞工業,還有油墨臭味的那種,現無不積極翻身尋求方法。按照最新一期美國商業週刊網站上的報導,美國傳統報紙過去六個月間,發行量掉了1.9%,雖然不至於像自由落體,但Dan Gillmor(《We the Media》一書作者,中譯《草根媒體》)指出:「他們的失去讀者的速度更快。」台灣的平面媒體也每下愈況,裁員、調整組織、創新版面無計不施。
於是,追求而非學習新的潮流變成一種最容易的方式,就好像偽商業管理書籍上的教戰手冊所提供的方法。自從部落格被韋伯字典收錄,從2000年開始每年都成為國際各大媒體的年度風雲人物之後,TVBS、中國時報相繼推出自己員工的部落格,相對韓國成名的OhMynews.com,台灣蕃薯藤更是不花一毛錢透過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一種可即時交換資訊的技術)讓所有的blog成為自身網站的新聞來源,還能來自定名家與嚴選部落格,想要靠自己快過期的名望將民間草根發展出來的可能對反力量,變成授旗的兵卒。然當MSN, YAHOO, HINET各自推出免費blog空間服務後,傳統媒體根本沒得玩了,除了讓「嚴選部落格」的網路圖像像7-11的發的凱蒂貓磁鐵到處亂發外,我看不出來能有什麼奇蹟。
傳統媒體根本弄錯了方法,失敗的不是科技,不是形式,而是此種新科技形式衍生出來的文化。「我要說話」的知識文人式的傳統傳播行為(不巧的是,這也是新聞專業的模式)已然被「我要與人說話」的傳播行為所取代。挽救新聞學(如果有的話)的方法不在於擺出裁判的姿態來評選什麼是好的壞的,不在於將部落格的新聞來源納入進自己的網站,或者是讓自己的網站變成部落格的形式;而是從繁花異眾的部落格寫作中,真正認識新局面。客觀新聞已經變成過去式了,不是不重要而是早已淪為路人皆知的騙術。新新聞讓傳統新聞學跌了一跤,不過很快的就被八卦雜誌、小報與月刊吸收,Gonzo(剛左)新聞學充滿奇想與個人情緒,畢竟是地下文化的,為之鼓掌的人再多,新聞學教授也不太敢公然教授,也無法教授。部落格崛起的現象如果真的有所價值,其中之一在於逐漸浮現出的新聞「透明性」:清楚交代寫作者喜歡與不喜歡的,如何接觸採訪對象,如何生產文章,並且,充分對話,認錯與修改。正如Dan Gillmor所說的:「新聞已變成研討課,而非演講課」。
傳統新聞學與媒體工業仍掌握著優勢,有其社會義務與形成公民共識的責任。大多的新聞議題仍是blogger無能為力的(起碼,台灣的blogger不能進立法院與總統府採訪)。所以,傳統新聞工業與新聞學如能認識「透明性」將是一種新的典範,起碼還能有起死回身的機會,在這個人人都是記者、資訊發達、媒介眾多的年代,靠著自身的組織與管道優勢繼續存活。新的新聞專業將不會僅是客觀性,5W1H的寫作練習,而是新聞生產過程之前之後的透明性,是組織與新聞工作者向社會「暴露」與「對話」並重新贏得信任。新聞倫理更只有在此透明性的前提下才能有所意義,特別是只剩下學院裡還關心的情形下。
(PS:當然,這也是破報編輯室手記開始輪流由每個工作夥伴輪流「抱怨」的原因。所以同仁們,請繼續。)
(刊於破報復刊358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