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的成功,不僅是韓國創意產業與工業在全球市場取得成功的結果,更是一種巧妙加法的成功。這種加法展現在某些令許多華人無法接受的事情上,如將中醫「正名」為韓醫,將端午節申請成為韓國的傳統文化資產等。這種加法也展現在風靡亞洲的韓劇《黃真尹》裡,透過一名當時的地方官妓黃真尹對抗當時腐敗的官場文化與階級鬥爭,重現韓國歷史裡的儒家價值與教育體系、書法傳承,詩詞對韻的文人戰鬥,以及足與大明朝抗爭的韓國地方禮樂等等,《黃真尹》讓我們看到中國歷史劇裡從來沒有仔細描寫的儒家教育及其問題,更因此重置而成就了高麗歷史。這種加法的歷史不貶抑「外來文化」,而是納為內裡,過程中沒有減損自己的地方文化,反而強調了自己能夠吸取外來文化並將之發揚光大的能力。
然而,台灣流行的卻是減法。「去中國化」是一例,醜陋愚笨者將成語變成中國象徵,忘卻了福佬話中滿是晶鑽般歷史智慧的成語。我們沒辦法讓繁體中文變成海外華人重要的資產,相反地還劃地自限不尋突破,對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繁體中文使用的影響力日益減低,連帶著當然影響台灣文化產品的海外市場。我們有著豐厚的歷史:原住民、西班牙、荷蘭、明清朝時移居的漢人與客家人、日本以及二戰結束後的大量漢人移民,卻獨舞也不過是來自中國地方的閩南旗幟,豈不怪哉?我們沒辦法將台灣的媳婦視為「內人」,將之稱為外籍新娘,百般刁難,我們沒辦法將貢獻台灣無數建造業與捷運高鐵的移工朋友視為「兄弟」,歧視剝削,坐享其成而侉談人權。減法無法使人茁壯,好像亞利安人找尋純粹種族的癡夢般,最後不是屠殺別人,就是毀滅自己。台灣沒有辦法吸收「外來文化」,那只有原住民有權重申對此海島的主權。
加法不僅關切了文化創意產業,關切了歷史的深度,關切了後現代以來多元文化論中較為積極進步的看法,同時人民也才有機會切斷那些透過自稱真確(正港台灣人、愛台灣、正義無敵)來極力和確保與壟斷政治力量的勾連。否則,每一次的減法,都是政治操弄的機會,每一次爭取轉型正義的努力,都是商業與政治交換後極大利益之再現而已。(刊於破報復刊499期編輯室手記)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