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微物之神(The God of Small Things) 作者:阿蘭達蒂‧洛伊(Arundati Roy) 吳美貞譯 出版社:天下文化
注意她,開始時就像注意Talking Head一樣,同樣出身建築背景,總想知道其他人在各領域風騷的表現。翻開封面內頁,說著:「印度裔,學的是建築,從寫過兩本電影劇本。《微物之神》是三十七歲的她第一部小說創作,一九九七年,此書勇奪英國最具權威的文學大獎布克獎(Booker Prize),震驚世界文壇。獲獎之前,一九九七四月自英國出版時,便洛陽紙貴,一書難求–到目前為止,本書已在近三十個國家出版。」。然後看到她的照片,第一個想到的是Stuart Hall,有著同樣的流放過程,最終在英國學術界為文化研究這個學科開天闢地;第二個想到的則是,台灣的小說遠比台灣現實落後光年之遠,雖然文字遠高於大眾水平。如果文藝腔有之必要,也只有洛伊式的腔調讓我們可以重拾文字描寫的樂趣,從某個角度來說,這種本質的寫實主義產生令我震撼,不能自已。從最細小的事物的顏色、味道、光影、感覺開始,寫出印度一個小村落的(國家與女性)殖民史。
同樣的,洛伊文字的微細質感很難讓我用更多的文字來「簡介」。整本書就是一個女子夾在三稜鏡(母國/英國,祖國/印度,性別意識)裡的自我追尋。故事從一個歸來的子女回家,開始從記憶裡搜索這個村落與她自己生命的歷史,母國造就了家庭的榮譽和財富,但也因此使其傾毀,祖國應為馬克斯而興奮,卻因為水土不服而成為殘障的進步力,過程裡使得看似進步的男人(受過母國教育的)一方熱情於革命大夢(和其附帶的陰險鬥爭),另一方卻又親羨金髮的母國女子,然後把傳統的教條加諸在自己姊妹身上。洋裝屬於金髮,而完壁屬於姊妹,革命來自西方,然傳統住在自己血液裡無法出清。後殖民理論在這裡得到的豐腴的厚度,女性主義在追尋愛情與母女關係過程裡,開展一路與殖民主義和傳統文化的廝殺的斑斑血跡,書裡的一首首童謠像是母性/女性無邪的召喚,同時又像是家園傾毀的喪歌。
(刊於破報復刊29期書評)(01/16/2006 – 17:28)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