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Hetetopias

編輯室手記:北京首發

此次應「北京設計周」之邀,透過雅筑的引介與冰峰兄的鼎力襄助,方能在「當代藝術&投資」刊物中藏著一份精簡版的簡體破報。

兩岸的交流已過於氾濫,每年的政經商會、學術參訪、觀光營隊的碳足跡大概可以從地球到月球了,然實際的辯詰仍未發生,我特別指的是那種進到城市裡頭交換彼此的歷史經驗與當下文化整體感受,並且「識異」的過程。

在臺灣收視率很高的陳文茜主持的電視節目裡,她常用的口號是「不瞭解中國,就不能瞭解臺灣與全世界」,的確,除了她那種老是帶著新自由主義福音式的宣傳令人不舒服外,說的也沒錯。如今全世界都在渴望中國,無論是經濟上或政治上的渴望,全世界也急於想認識中國,無論是文化上或者交易上認識,北京這天子腳下的城市就越發的具有代表性。全世界的瘋子與尋夢者都聚集在這裡,北漂打工族和國際公司總部也在這裡,現代樓房社區和打工者的簡陋住宅在這裡,巨型扎眼的展覽與骯髒活力十足的地下文化也在這裡。這裡什麼都不行,但什麼都會發生,在臺灣,什麼都可以,但什麼都沒發生。這裡除了政黨政治不好談外,其餘都行,在臺灣什麼都可談,但卻只談政黨政治。兩岸的文化交流遠比政治談判進步的多,兩岸人們握手的次數也遠比文化的理解多得多。

這次機會,我們並不想集結破報的精采文章讓中國認識破報,反倒是希望北京朋友可以閱讀我們的觀察。我們勉力製作了一個「後八九的歷史皺摺」專題,透過非常個人與微觀的方式,理解七零八零這兩代人在我所謂「後八九的歷史皺摺」中,被吸入或逃離的細節,以及之後重返日常生活的文化表現。這裡的「後八九」不是指藝術上的世代風格,而是指涉一個重要年代後有關個體文化存活與實踐之路。八九年前後是全世界的重要年代,臺灣解嚴(1987)與學運(1989)、蘇聯解體(1990)、柏林圍牆倒塌(1989)兩德統一(1990)、北美自由貿易協定(1989)簽訂。從此,全球攏照在新自由主義的巨大擴張中,自由貿易協定是武器,而自由市場是道德的生化武器,左翼式微,私有抬頭,競爭取代了平等,左手讓位給右手。這是史上資本主義和想像的自由最親密的時刻,是官僚政府和投顧公司難以區分的年代,是金融衍生商品吞噬人民財富,使國家倒閉卻要人民為此危機買單的年代,是部分人富起來取代了所有人想在雪地上灑個野權利的年代。歷經這年代的前後中國青年,他們怎麼想?他們又做了什麼?除了一篇主要的觀察文章外,也邀請了獨立導演李沛峰和青年批評者和小宇以不同的觀點回顧這歷史,同時也介紹了兩個由網路原生的組織,讓我們可以摸索未來的文化行動。

同時我們也希望介紹臺灣近期的出版與音樂,以及北京(透過elvita威的提供協助)和臺北的活動訊息,由實際的文化活動來對比雙城文化的差異 。最後提供一張臺北市的另類文化旅遊地圖,希望中國市民來臺北旅遊的時候,不要只看些無聊的歷史遺跡或官方紀念碑,而是進到我們年輕人的文化地圖裡,正如我們進入北京的巷弄裡認識你們一樣。

(此文為《當代藝術&投資》11月號 北京版破報之序言,同時刊於破報復刊685期)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