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把The Beat Generation翻成「垮掉的一代」或是「敲打世代」,還是傑克自己認為與天主教的「臻於至福」(Beatific)的觀念有關,《旅途上》這本書已經被視為是那個時代重要的精神指標,也被無數的國外書評被尊稱為美國小說史上少數的經典之一。如今金斯堡《Howl and Other Peoms》詩集〈嚎叫〉一詩的開頭(也是最常被報紙徵引的詩句):「我目睹我這一代最優秀的心靈被飢渴的、歇斯底里的、赤裸裸的瘋狂所摧毀….」已被視為「垮掉的一代」的最佳描述,而《旅途上》則是這個世代的現身,傑克理所當然變成那個世代的代言人。
我與吳中煒談談了,又搞出了個拍片的計畫和弄個賓士流動咖啡座應該不錯。從河堤的破爛生活節開始,與吳中煒的見面就變成了日常中異常的的樂趣(其間當然還有不少折磨,例如他走時向我要了100塊要去光明戲院看電影等等),空中破裂節、後工業國際噪音藝術祭、台北縣文化中心搞的幾次中原普渡與藝術祭,吳中煒披著莫名藝術的外衣搞遍了能搞的東西與關係,腦袋的計畫和手上功夫一般多。我跟他說他讓我想到了《旅途上》這本書的主角,他笑了笑,問我,我提議的旅行和流動咖啡座哪時開始。
也許我們與六零年代失之交臂,無論是大衛‧柏納:《六零年代(Making Peace With The 60s)》這本美國自由主義者的輓歌還是那本令人動容的《法國1968-終結的開始》,我們在世紀交替之際不但與kick writing的風格未曾謀面,也沒有以任何熱情去追求麵包與愛情而拋棄政治學或心裡學分析的喃喃自語。也許我們會忘掉金斯堡在窗戶上寫的髒話,忘掉花孩子傻呼呼按照自己的形象改造世界的企圖,忘了手工時期新聞自由、音樂文化與反種族歧視、性別歧視抗爭的寶貴,所以也忘了旅行原來有某種重要的傳統。「公牛老李」對於此書的評論是最好的註腳:「1957年《旅途上》的出版,不但締造了億兆條levis牛仔褲和百萬各蒸汽咖啡爐的銷售的銷售業績,也把數不清的年輕小伙子送到了旅途上。﹍垮掉的一代是一條新聞,而且是條大新聞 ﹍ 。垮派文學來的正是時候,其實,在凱魯亞克向大眾揭示他的旅途時,他要傳達的那種疏離、不安和不滿感,早就在大眾身上蠢動。」。
我無法詳述此書的震撼和迷失。很有可能的,這本中文譯本是在internet還未征服卻快要接收世界前,留下的珍貴資產。除了墨西哥之旅和對待女性不免有的白人帝國主義之外,《旅途上》是探索小說之中最佳的世代記憶和對於自由心靈的永恆範本。(原刊於破報復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