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Hetetopias

The Edukators

Eddy一直要我給他的作業一點迴響:關於DIY運動與The Edukators。現在我終於看了,卻未必有時間寫下什麼分享。只能短述感覺。

這有《摯友》的情感,夾著《我們曾是炸彈客》(What To Do In Case Of Fire)的浪漫與好結局。這些恰好都是現實裡缺少的。作為電影,他/它/他們什麼都沒有改變,作為生活,無論是革命者和保守者也什麼都沒有改變。革命難不過每日生活的政治鬥爭(你在香港買不到咖啡的時後,會考慮starfucks嗎?或者,你喝咖啡的時後會想到哥倫比亞的咖農嗎?)。

我們對於「當下一定要作點什麼」有著真摯的迷信,然而,整體革命不復,DIY還是日常生活鬥爭最有效的掙扎。從Iraq戰火中傳出聲音的blogger,在樂生努力抗戰的居民與學生等等。DIY傳遞著總體革命不復後的一種力量:希望。希望不是信仰,不只是針對結構徹底改變,而是與每日遭遇的挫折戰中找到勇氣和歡樂,將三十歲之前的左派關心,自由派理想盡量延伸,打敗三十歲之後的保守念頭。如果我們無法處理一般人的慾望、快樂、家庭生活,甚至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便無法從戰渠中找到沒有火星的地方。

我相信DIY某些層面的基本的美學便是:歡樂。片子裡,男女主角在進行自由之愛前奏曲時愉快地在牆上噴上:Every heart is a Revoultioary cell。是的,每顆心都有革命的可能,但,Joy is able to drive hearts if you happened got one. (02/06/2006 – 04:24)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