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tecture Urbanism

蜉蝣城市的精品:登琨豔《蜉蝣建築》

Go to the profile of Huang Sun Quan黃孫權
書名:蜉蝣建築
作者:登琨豔
出版:木馬文化

六零年代西方學生運動對著高貴建築傳統喊話:「為何腳踏車棚不是建築?」是一則對台灣適用的速寫。我們歷經殖民時期將建築作為權力展示與留洋建築師的揣摩,歷經國民政府時期將建築作為內需的經濟動力與提供住宅滿足集體消費,台灣就是蜉蝣建築,一個永遠尚未完成的巨大工地。

用古典建築眼光視之,我們無可說嘴但卻無處可逃離之建築折磨,一直要等到八零年代,中產階級逐漸浮現的城市裡,我們才開始以內部裝潢擊敗傳統美學的立面神話,以城市型態的消費風格來打散低人一等的夢魘。這時有人以後現代的語彙,接合了傳統元素、西方通俗文化與流行文化符碼,成功了用石頭寫下證明:「舊情綿綿」與「現代啟示錄」,這個人就是本書作者,登琨豔。

登琨豔對不是「學建築」的身份似乎重複表達著某種缺憾。然而,這種缺憾正好顯露了建築本業中營建官僚與模組拼圖遊戲訓練之不足。也許正是因為「餘毒」不深,讓他的創意可以天馬行空,從裝置藝術、室內裝潢、建築表皮工藝、劇場表演、符號多出功能、隱喻多出實用出發,「鄉村包圍中央」的完成「建築」。

老實說,閱讀此書的心境複雜。你可以同意姚瑞中所談的東方元素、從東方出發對抗西方的種種想像。然這本書中的精彩案例實在昂貴地令人乍舌,一幅幅炫睨瞬時的盛宴對比出台北這城永遠菜市場化的拖棚歹戲。的確,你不得不讚賞在大紅花布、懸浮新鮮花球、絲布青竹種種東方「詩學實境」操演所顯露的精明與品味,成熟與空間細節品質的掌握;但你也知道,作為盛宴的建築空間有著更多的階級欺瞞,有更多的美學詐欺,它在在提醒著「當如何」而非「該如何」的答案,就好像放在精美家俱行的產品,印在美麗室內裝潢雜誌的表演。

回到現實裡,回到你做為臥房的家中,回到你吃喝拉雜的小房間。啊,你會想到,這些不是付點錢你就可以和咖啡酗酒之地,像「舊情綿綿」與「現代啟示錄」一樣,這時,中產階級的挫敗會再度折磨你,直到你相信,為何腳踏車棚不是建築為止。(發表於破報復刊327期)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